【中华美网·视野】追忆古往今来人与马传世之作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勤劳与智慧的双手创造出许多关于马的成语典故和传世之作。如成语“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踏飞燕”可见我们的祖先对马赋予了美好的深意,文人墨客爱马更爱画马,那些关于马的传世之作直至今日仍被我们所推崇。


《游骑图》 唐 佚名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横9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一队人马由左向右出行的场面。画中共七人,其中五人骑马,二人步行,有持弓或抱弓的,也有背袋或持长杆的,还有抱马球杖的,可见是狩猎游玩途中。画面上人马布置前紧后松。卷首第一骑者和两步行者以背侧面向右后方行进。此马昂首嘶鸣,两步行者紧步相随,人马一同目视前方,其后两人骑马缓行,青衣者目视前方,神态安祥,应为此官宦人家的主人,白衣者侧身回首后望,似在等待后者,从而使画面前后呼应连贯。画家以娴熟细劲而简洁的笔法描绘,人马造型雍容大方,神态各异,自然合度,为唐代画马的典型风格。


《牧马图》 唐 韩幹 绢本设色 纵27.5厘米横34.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幹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善画肖像、人物、道释、花竹,尤工鞍马。他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螭颈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龙马”作风,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有一人物手执缰绳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寥寥几笔勾出马的健壮体型,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实中来。画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款:“韩真迹”。


《双骑图》 唐 韦偃 绢本设色 纵31厘米横44.5厘米 台北故宫博院藏


        韦偃,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据成都(今属四川)。擅山水、人物。张彦远论其画谓:“点簇鞍马人物,山水烟云,千变万态,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尽其妙,宛然如真。”此图表现两位骑手各乘一马,并辔狂纵的情景。画中构图、造型、用笔显示了韦偃的艺术风格。


《骑马人物图》 唐 佚名 纸本水墨设色 纵13厘米横20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


        图中状写了两位装束、神态各异的骑马人。前面一位着带有斗篷的长袍和帽子;后面一位双手持杖,着圆领长衫,戴冠。从神态和举止来看,前者明显为主人,而从后者的谨小慎微和虔诚中可看出他的仆役身份。该图原出自莫高窟藏经洞,二十世纪初为法国人伯希和掠走。



《五马图》 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横225厘米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晚年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擅绘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画。注重写生,又博取前人之长而有发展,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运笔如行云流水,善用线描多不设色,人称“白描”,对后世人物画影响很大。此画卷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佚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前四幅上有宋代著名文学家和大书法家黄庭坚题笺记写马名、尺寸及产地,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品德的跋语。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作品以遒劲秀雅的线描和适当的淡墨晕染,表现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完气足。


《杨贵妃上马图》 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5厘米横117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钱选(1239—1301),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钱选与赵孟頫同乡并同享盛名。与赵孟頫、王子中、牟应龙、肖子中、陈天逸、陈仲信、姚式并称“吴兴八俊”。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