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画派·人物】戴卫: 不回望传统就没有上下五千年

著名艺术家 戴卫 近照


《文心雕龙·风骨》有言:“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风者,内容也,强调充实,纯正,富于感染力;骨者,形式也,强调文辞正确、精炼、遒劲,有表现力。这是几千年中国文字艺术的精髓。著名艺术家戴卫将其斋号名曰:风骨堂,这可能是他从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悟出的真谛吧!

戴卫先生不仅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有名的人物画艺术家,也是四川省诗书画院的开院元老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艺坛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新时期,戴卫先生就与老一辈艺术家,比如黄胄、李可染等全国大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作画,在与大师们零距离的接触中受益匪浅,并成为人物画大师黄胄的弟子。戴卫先生代表作《钟声》《回声》《小平同志在四川》《风雨雷电》《九老图》《李白醉酒图》等在全国形成极大的影响。

《峨眉金顶卧云庵》


戴卫先生其作品思想深邃、内容古雅、语言简练、用笔老辣、书画融合、以书入画、又富于金石气息,视觉冲击力很强,被誉为画坛另辟新径的哲理性画家。黄胄在评价他的作品时如是说道:“戴卫艺术,意气纵横、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哲理性思考与感情表现熔于一炉;作品形象遒劲多姿、传统功力深厚,而又不乏个性化语言与现代化意识的水乳交融。”

“就艺术而言,我们这个时代是有局限性的,从我的老太爷那一辈始,就不用毛笔了。书与画本是不分家的,但现在画家非得能写好字,书法写得好也未必是一名好画家。笔尖、笔腰等各部分功能各不同,有很多的不可知性,浩浩不着边际,书与画的结合充分显示着毛笔的意境。我们需要补课,补课不可耻,我70岁开始补书法课,学习一生都是必要的。”谈到绘画艺术,戴卫十分强调书法对绘画的滋养之功。


《云来气接巫峡长》


书画不分家,戴卫先生十分强调以书入画:“画家写得好字是本分,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陆俨少、李可染、徐悲鸿等,哪一个大画家的书法写得不好;而当代的画家很多都做不到写好书法,必须要以书入画了。唯如此,才可能让我们的艺术与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古国相映衬。”


《峨山烟云》


戴卫先生也将以书入画贯彻到自己的艺术之中,在他的画室里放满了自己的书法临帖。比如《兰亭序》等等。他每天从8点到下午6点写字作画,笔耕不辍。“黄胄书信与我谈艺术时,也说过中国画家诗书画印,缺一不可,还要多看古代书画,从古书画中吸取营养。”戴卫先生说,他尤其在临米芾和八大的书法上下功夫尤深,对米芾重而厚的书风,甚为喜爱。

戴卫先生也是一位十分强调艺术要回归传统,从传统中吸取精华的艺术家。“古人言,吾日三省,传而不习乎,温故而知新。都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回望传统,不回望传统就没有上下五千年!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十分可怜!”先生在说到艺术需要回归传统,学习传统时,其言真切,其情真挚。


《金顶观万佛崖》


戴卫先生不仅在书画上造诣很深,而且还在治印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其自行刻印,累计达到500多方,藏印上千方。他觉得藏印、刻印也是自己的一方净土。兴起时,半夜起而刻印。这很好佐证了他以身作则,回望传统的理念。实际上,如今回过头去看历代的大家们,无不是诗书画印皆能的艺术家。

戴卫先生还说:“艺术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李可染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当年,李可染在评价我的作品时说‘生动不论,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基本功不等于上台演出,梅兰芳如果每天上午不吊一上午的嗓子,怎么能唱出如此好听的戏。我们现在太浮躁,内心深处是各种名利在涌动,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齐白石也说过,夫画为寂寞之道,要从学养、文化等方面去修炼。”


《峨嵋牛心亭》


戴卫先生强调,艺术是不能有半点掺假和投机取巧的,为艺除了下死功夫外,别无他途,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别无他法。他在理发或坐飞机、甚至请客吃饭都要忙里抽闲画画。基本功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练就的,其为艺术的一片虔诚之心让人肃然起敬。

戴卫先生宽大的画室里,进门左边便是他的力作《天师钟馗》,栩栩如生、跃然欲出。对门正面墙壁,靠墙一整排书柜,其中整齐地放满了各类人文历史、艺术等书籍。长约6米,宽2米的大画桌紧挨书柜,画桌上,几十支各类大小不一的画笔整齐摆放在画桌上。画室宽敞大气,书香四溢!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他创作出了一批批轰动艺坛的有风骨的力作。

值当代人文艺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精于传统又富于个性创造,更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艺术家戴卫先生,必将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让人充满期待。


人物简介


戴卫,1943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名誉副院长、人物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特邀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文图据国际在线四川频道)